漏磁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
漏磁檢測方法的主要檢測原理是:將工件磁化(接近飽和),使其具有一定的磁通密度,以便在不連續處產生漏磁場,磁場傳感器將輸出信號送到運轉放大器中。由于采用磁飽和狀態,工件內具有相當高的磁場強度和磁場密度,磁力線不受限制,因而工件表面有較大的磁漏通,有利于現場檢測。磁敏感傳感器沿被磁化的鐵磁性材料表面掃查,拾取缺陷漏磁場,形成缺陷電信號,達到發現缺陷位置以及參數的目的。
漏磁無損檢測技術由于檢測速度快、可靠性高且對工件表面清潔度不高等特點在金屬材料的檢測和相關產品的評估中得到廣泛應用。與磁粉檢測探傷不同,漏磁檢測中信號不用磁粉顯示,對環境無污染:由于采用各種敏感元件(如霍爾元件和線圈方式),檢測結果直接以電信號輸出,容易與計算機連接實現數字處理,因此其檢測結果可存儲和再現,便于檢測信號的分析以及檢測結果的趨勢分析。
一、漏磁信號的大小取決于四個因素,即:
1、監測儀器本身性能,包括傳感器及配套系統、預處理電路和信號分析系統。
2、實際缺陷的幾何形狀和特性。
3、儀器檢測速度和被測部件運行狀況(如是否受力等)。
4、被檢部件的磁性。目前對漏磁信號處理的方法主要有時域的波形分析法(包括信號峰峰值和短程能量等)、頻域分析方法、小波分析和神經網絡等,這些方法更多的是針對特定工況的特定信息,采用檢測信號與標準缺陷信號比較來進行缺陷分析,很少考慮到檢測過程中不同因素對信號分析結果的影響,對缺陷類型、幾何形狀和部件工況等缺乏定量描述。腐蝕缺陷漏磁檢測是近年來在輸油氣管道、儲罐底板檢測中常見的一種有效方法。他通過測量被磁化的材料工件表面泄漏的磁場強度來判斷工件缺陷的大小。
二、在被檢工件表面沒有缺陷且內部無夾雜物,從原理上講磁通會全部通過被檢工件;若存在缺陷,會導致缺陷處及其附近的磁阻增加,而使缺陷附近的磁場發生畸變,他們可分為三部分即:
1、大部分磁通在工件內部繞過缺陷。
2、少部分磁通穿過缺陷。
3、還有部分磁通離開工件的上下表面經空氣繞過缺陷。
三、有以下幾個優點:
1)容易實現自動化。由傳感器接收信號,軟件判斷有無缺陷,適合于組成自動檢測系統。
2)有較高的可靠性。從傳感器到計算機處理,降低了人為因素影響引起的誤差,具有較高的檢測可靠性。
3)可以實現缺陷的初步量化。這個量化不僅可實現缺陷的有無判斷,還可以對缺陷的危害程度進行初步評估。
4)對于壁厚30mm以內的管道能同時檢測內外壁缺陷。
5)因其易于自動化,可獲得很高的檢測效率且無污染。